请输入搜索信息
奋进求是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大要闻 > 正文 >
工大要闻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创新创业学院: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打造五育双创人才培养生态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浏览:
2022-10-16

十八大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坚持“育人为本、专业融合、协同推进、内涵发展”的实施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培养更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坚持定期修订和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十年来,从设置2个创新教育学分,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到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增加到6个,以创新课程、创业课程、创新及开放性实验、科研创新训练四个选修模块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类课程(4个创新创业学分),与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环节一起构建形成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创新活动、各类学科竞赛、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创业实践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个创新创业学分),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体系。2016年制定《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夯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实践和管理平台,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实施等方面的做法在省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学校已构建集课堂、师资、校地(企)、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打造“课内实践—科研训练—综合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体系,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系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成创意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

加强思想教育引领,构建思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学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双创教育全过程,以“思创融合”加强创新创业的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故事化讲授、合作式学习、体验式教学、智能型助教”教学新范式。打造工大特色的“思政+”创新创业实践大课堂。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建了“一三二”的红旅实践课程新体系。

从红柳创客梦工厂到革命圣地会宁、从化岭村到国家级贫困县东乡县,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不断丰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内涵,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相融合。2018年在革命圣地会宁等基地进行红色教育思政实践课,将创新创业项目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相结合,带着大学生的智力、技术和项目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服务脱贫攻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从红柳创客梦工厂到革命圣地会宁,从国家级贫困县静宁县到化岭村,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组建百余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探索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模式,帮扶百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2020年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代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布楞沟村,在村史馆开展脱贫攻坚思政实践课,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创新创业实践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推动永利官网项目在东乡县落地生根,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在当地开展“电商扶贫,爱心助农”活动,项目团队帮助布楞沟农特产品体验馆建立起淘宝店铺,开展了其开业以来的第一场直播。开设《创客红旅与创赛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课,2021年本门课程荣获甘肃省一流实践课程。

2018年获得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先进集体奖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现场

加强专业赋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以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为建设内容,开展专业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2013年开始实施分类专业建设项目,将专业分为特色优势专业、重点专业、重点扶持专业和新专业,加强专业分类建设。2014年起,学校在所有本科专业建设中,全面贯穿产出导向教育理念,以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不断加大专业投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突出培养过程中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一二课堂相融合与专业教育四年不断线。

2019年制定《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创新创业实验班管理办法》,“新工科+”创新创业实验班开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采取“小规模、个性化、立足专创融合”的培养原则,实施“1+5+1+6”学习模式,通过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专门的创新创业训练,以项目引领、竞赛驱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同时隶属原所在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的双重管理。打破专业的藩篱,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以因材施教、个性培养为特征,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平台,目前已开设10个方向的12个实验班。

新工科+创新创业实验班开班

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按照“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通专结合、校企合作”的建设思路,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目前开设《学科前沿》《创新方法》《机构系统创新设计》等创新课程242门。

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学校统筹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类资源,竭力打造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实施四层次九个专项计划,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活动全覆盖。四层次为课内实践体系、科研训练体系、综合创新体系、创业实践体系;九个专项计划为实施创新及开放性实验计划、工程训练实践计划、文科实践计划、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竞赛计划、国际交流计划、创业实践计划。2018年2500平方米的彭家坪红柳创客梦工厂投入使用,下设15个与专业学院的共建的创新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平台;2022年学校已立项建设兰工坪红柳创客梦工厂、扩建彭家坪红柳创客梦工厂,建成后总面积将达7000平方米,“1厂2区N中心”模式的红柳创客梦工厂即将形成,2022年红柳创客梦工厂获批甘肃省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示范基地。

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创新推出创新创业“云讲堂”系列讲座线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包含了学术前沿与科技创新、重点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知识产权、商业计划书5个系列,云讲堂系列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板块,截止目前已开展120余场,覆盖学生6万余人次。

近十年来,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通过资助大学生参加项目式训练,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2012年来共立项国家级项目400余项,多个项目入选“国创年会”。

国创年会现场

学校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点竞赛为龙头,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构建多渠道、多样化、全覆盖,系指导、院支持、校培育的三层级多维度学科竞赛活动体系,努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2019年修订《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学校每年举办各类竞赛100余项,参与学生超过15000人次,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级奖励600余项。自2012年来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稳步提升,2020年入围年度Top100。在《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位列第93位,上升26位。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六轮总榜单(本科)》中位列第116位,上升17位。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位列第52位,上升10位。在《2017-2021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位列第45位,上升19位。其中三项排名进入前100,均位居省内第一。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自2015年连续五年承办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比赛,服务全省创新创业教育。将大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作为德智体美劳紧密结合的五育大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释放出“青年+创新创业”的无穷力量。在历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6银19铜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先进集体奖。

互联网+大赛国赛现场

十年来,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探索没有止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着力打造升级“工大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在形成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提升服务区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力,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体谋划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撰稿:徐阳;审核:王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