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奋进求是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大要闻 > 正文 >
工大要闻
凝聚智慧话未来 聚焦一流谋新篇——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党代会专题调研成果汇报会综述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
2024-11-12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强国建设兰理工何为”的重大命题,如何以高质量发展的兰理工答卷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第四次党代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为了形成一个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有前瞻性、指导性,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的高质量报告,一个月前的党代会专题推进会上,党委书记赵立香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面对学校如何谋新篇开新局的时代之问,要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突出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时效性,在学懂弄通做实中给出兰理工方案。”

带着这样的任务要求,金秋10月,学校全体校领导班子牵头领题、带队破题,撰写完成了一份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历时一个多月,11月10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党代会专题调研成果汇报会。会上,一句句真知灼见,一项项改革措施,学校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明晰,发展目标越来越精准,一幅兰理工蓝图画卷正徐徐展开。

未来已来,如何谋新?

“着眼新征程,要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应用好本次调研成果,为学校下一步发展谋好篇、布好局。”赵立香在主持汇报会时如是说。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焦树强以学科、学者、学术、学生、学风、学堂“六学”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大学如何为“大”、高校怎样为“高”。他指出,要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按照强工精理兴文的学科发展理念,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影响力的教师队伍。要创新学生思政工作体系,以博士点学科推动本硕博贯通制培养模式。要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排头兵作用,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学术高峰。要加快建设一流学堂,统筹利用好各个办学空间,持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构建优良学风,带动改进教风,转变干部作风,形成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月来,校领导们紧锣密鼓开展调研,如饥似渴进行学习。他们坚持目标导向,选准“主题”备足“功课”,从全局角度、发展角度、问题角度中“细心”选题,做到学校未来发展与中央部署要求“同频共振”。坚持群众路线,找准“问题”给出“答案”。不断走基层访民生,和师生面对面交流座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同时走出校外,走进国内一流大学和行业领先企业,实地考察获取“真经”。坚持成果转化,用情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调研报告中,他们用详实准确的数据论证,务实有效的规划举措,绘制出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大学的路线图。

特色鲜明,如何焕新?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深入。面对新的机遇挑战,赵立香指出,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突破。对标同行业、同领域、同类型先进高校,既务实学习、又跳起摸高,紧扣新工科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和甘肃省“四强”行动,立足学校工科背景和学科特色,努力借鉴吸收、换道超车,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开创新局面,学科建设再上新高度,立德树人展现新作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跃上新台阶,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作出新贡献,对外开放应对新挑战,党建思政工作呈现新气象,服务师生取得新实效。

围绕扎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副校长张立峰提出要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安全稳定护航工程、心理发展凝心工程、文化浸润聚力工程、学业发展翱翔工程、精准资助励志工程、就业优先圆梦工程、学生社区提质工程、卓越队伍淬火工程、数字赋能智行工程十大工程。

面对博士点学位培育和申报的困境,副校长郑小平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长效培育机制、健全申报工作机制、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发挥学院、学科主体作用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副校长韩建平围绕“建立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实施拔尖培养特区行动计划、课程守正创新行动计划、精品教材升级行动计划、专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数智教育赋能行动计划、质保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和财务治理增效工程的对策建议。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副校长彭珍瑞有的放矢,提出了打造优势学科,深化学科交叉,建设“集中攻关区”、建立“科研生态区”、实施“大科研”组织体系改革、设立青年探索基金,推动建立针对文科的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工作举措。

国内一流,如何谱新?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做支撑。副校长陈伟提出实施新一轮“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一院一人才“和“一院一总师”计划,实施“红柳博士后”支持计划,重构“红柳育才”支持体系,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减负行动”,深化评价改革,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八大计划,最终实现重点学科有名师、关键领域有领军、成果转化有总师、未来发展有才俊的目标。

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为新型举国体制下有组织的科研,为学科发展跃升与交叉融合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副校长冀宏提出,按照“专统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制定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制度,组建分析测试人员队伍,分步建成面向校内外开放服务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思路。

如何建设新时代的智慧校园?

党委副书记郭旭隽提出数智校园建设“一子落而满盘活”,必须抢占先机,抓紧建设,通过更换数字化新赛道,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加速度发展,推动全校实现全领域变革、全过程治理、全模式转型,进入“人人都是动车组,处处都是动力源,时时都是推背感”高铁时代。

副校长吕文英从中央关切、学校关注、师生关心出发,提出能源服务保障系统改革势在必行。必须看“势”,谋“势”,乘“势”,成“势”,“追光”“乘风”“逐绿”,要立足学校能源现状,重塑发展动能、重构发展模式,以后勤系统“小切口”撬动学校大改革,以智慧后勤的新面貌,走稳教育数字化新赛道。

如何进一步激励干部队伍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纪委书记卢少卿表示,结合机关“四减一增一提升”行动,持续加强干部队伍理论武装,强化监督质效,加强纪律建设,加强贯通协作,注重抓早抓小,着力推动干部队伍转作风,提效能。

三个多小时的汇报会自始至终贯穿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枕戈待旦、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追赶进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高强度、高裂度的头脑风暴旨在以旧育新、培优塑新、超前谋新,这个“新”既有新方法、也有新模式,更有新动能。

未来已来,值得拭目以待。

蓝图已就,亟需奋力一搏。